中流作业
中流作业简介
中流作业和货柜码头的性质相近,为系泊于海港内的浮标或锚地的船只提供货柜装卸服务;不过,收费却比货柜码头相宜。中流作业营办商服务的船只种类广泛,包括货柜船和散货船等。[21]
就效率而言,中流作业更适用于中小型船公司;加上价格较低,因此更吸引他们采用。货船采用中流作业时,无须好像在货柜码头般使用泊位和吊臂装卸货柜,从业员可在海上同时在船只两边装卸货柜;既节省时间,亦能降低处理货柜的成本。尽管这种服务并不适用于大型货柜船,中流作业在1980年代起,特别是在货柜码头容量接近饱和时,所处理的货柜在总吞吐量上仍然占重要的比重。例如在1983年,中流作业的吞吐量只占总体的10.9%,但至1992年和1993年已达30%。[22]
1972年前后的中流作业 ── 散货和货柜的处理
在引入货柜之前,从事中流作业的船只主要为木船。散装货物会先转运上木制趸船,再由拖船拖往岸边。散货种类十分多样化,包括来自东南亚的米、中国内地的粮食、急冻食品、建材和糖等。[23]
中流作业其后通过设备的改良,发展至适合用于货柜系统,运载量亦因此增加。根据1993年11月海事处关于在公众货物装卸区船只大小分布所提供的数据,大部分使用公众货物装卸区的船只长度在20至32米之间,完全配合货柜的大小,可见当时十分盛行以中流作业处理货柜。
作业船只 ── 拖船与趸船
中流作业的主要工具是拖船和趸船。拖船负责在海港内拖曳大型船只。在维多利亚港这么狭窄的航道内,对于没有引擎的趸船和转向能力差的大型船只来说,拖船是不可或缺的伙伴。和趸船一样,拖船业早于货柜运输盛行前已出现。自1960年代起,拖船广泛应用在香港日渐蓬勃的出口贸易。其后愈来愈多大型船只进入香港,亦带动了对拖船的需求。至1980年代,货柜工业主导拖船服务,促使船上设施不断改进,以处理体积日渐增大的趸船。[24]
货柜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拖船的结构。在1970年代前,拖船主要以木制成;至1970年代中期,配有365匹马力的铁船开始出现,并可应付排水量达800吨的船只;至1990年代,拖船的马力已达1,500匹,可处理排水量达2,850吨的船只。[2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年代,香港航运复苏,钢制趸船亦开始出现。当时大部分用以运载散货的趸船都没有安装引擎,必须依靠拖船拖动。在1970年代,趸船的载货量由300吨提升至1,000吨,起重能力亦由20吨增加至50吨。在这段期间,尽管面对货柜码头的激烈竞争,趸船业仍然蓬勃发展;原因是趸船可直接抵达停泊在锚地和浮标的船只,并将船上的货物运至岸上不同位置,可以避开陆上的交通挤塞问题。另外,趸船装卸速度合理以及收费较低廉,亦令趸船业得以持续发展。当年废铁业在香港盛行,很多趸船都利用旧船的回收物料来建造,至1980年代才出现特别制造的钢制趸船。[26]
趸船能够生存的另一项功能是提供一些货柜运输业不能提供的服务,例如运送沙石和金属等天然物料,以协助香港港口的发展。[27]在世界港口发展的历史上,香港曾经是使用趸船从事中流作业的唯一港口;后来其他国家看到这方式如此成功,也纷纷争相采用,近年一些非洲国家在发展港口时也采用了趸船的作业方式。[28]
运作范围 ── 中流作业区
香港的中流作业区主要用作装卸远洋或内河货物,并把货物由趸船运上货车,或由货车运上趸船。经多年发展,香港多个地点均设有中流作业区,共占地逾30公顷,涉及逾3,500米的堤岸,营办商可以用短期或长期租约营运。[29]
图二:2012年的香港港口规划[30]
公众货物装卸区
公众货物装卸区的演变
随著货柜业蓬勃发展,货柜处理用地的需求不断上升。中流作业所使用的趸船亦需要更多泊位,以装卸远洋轮船上的货柜。1971年,出入口数字明显上升,港口委员会认为各公众货物装卸区的工作愈见繁重,必须更有效控制和协调岸上和海上的运作。在公众货物装卸区成立前,货运业务在海滨进行,并不受监管,日久容易产生管理和交通问题,故政府成立公众货物装卸区处理海滨沿岸的货运业务。
1974年,政府通过第81章《港口管制(货物装卸区)条例》,成立公众货物装卸区应付需求。首个公众货物装卸区在湾仔建成,泊位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至1995年,海事处共管有九个公众货物装卸区和两个公用海滨,当时所有公众货物装卸区每日的营运时间为早上七点至晚上九点,营办商亦可申请进行货运业务。
港澳码头和中港客运码头
引入高速船
在1960年代中期,信德集团在来往香港与澳门的航线引入水翼船「路环号」,将航行时间缩减至70分钟。自此以后,营办商陆续引入各类高速船只行走不同航线,包括珠江三角洲。1974年,香港油麻地小轮有限公司在来往中环和荃湾的本地路线引入气垫船。[31]自此,香港从水翼船、喷射船到双体船等高速船只,经历了不同的演变。
在1990年代,来往香港和珠江三角洲港口的高速船数目急剧上升。海事处在1995年和中国船舶检验局研究就区内航行的高速船实施统一安全要求,双方在广州商讨有关细节。1998年11月13日,海事处和中国海事局签署谅解备忘录,就在香港和珠江三角洲港口航行的高速船的安全标准达成共识,开展了地区合作管理与营运高速船的新时代。
港澳码头和中港客运码头
港澳码头位于上环信德中心,运作非常繁忙;除了基本客运设施外,码头还设有来往香港和澳门的直升机机场、售票处、商场和商用大楼。港澳码头设有一座内码头和一座外码头,前者为高速船提供有效的靠泊服务;后者则保留予传统较大型轮船使用。面对庞大的跨境服务需求,港澳码头自1990年代初期起,全日24小时运作。
中港客运码头早期位于大角咀,及后在1988年迁往尖沙咀。中港客运码头是一个多功能的码头,附设购物中心、酒店和商用大楼。来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航线主要由珠江客运有限公司承办;其他公司如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和信德中旅船务管理有限公司等,则营办来往其他目的地的航线,如澳门等。[32]
除了善用人群管理以维持码头的运作效率,海事处在客运码头管理上,主要负责高速船的交通管制。由于船只早晚长时间运作,海事处作为监管机构,必须确保船只装备良好和船员受过训练能够应付不同状况。此外,海事处亦负责禁区的日常运作、泊位及海上交通的管理。自1990年起,每年乘客的出入境数字稳步上升,至2013年更达2,600万人次。[33]
注释
- [21]The mid-stream Cargo Handling, Port Development Board leaflet, in Leonard K. Cheng and Yue-Chim Richard Wong, Port Facilities and Container Handling Services, (Hong Kong: Better Hong Kong Foundation, 1997), p. 27.
- [22]同上,页28。
- [23]《同心同渡50载:港九电船拖轮商会五十周年纪念特刊》(香港:港九电船拖轮商会有限公司,2003年),页132-134。
- [24]同上,页127、131。
- [25]《同心同渡50载:港九电船拖轮商会五十周年纪念特刊》,页127。
- [26]香港货船业总商会∶《香港货船业总商会成立四十七周年暨第二十五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香港∶2010年),页54。
- [27]同上。
- [28]大公报∶《中流作业模式移植安哥拉》,2009年4月30日。
- [29]Hong Kong Maritime and Port Board, Hong Kong Port – Mid-stream Sites, http://www.hkmpb.gov.hk/en/port/midstream.html, accessed 25/05/2016.
- [30]Map: The Port of Hong Kong.
- [31]《香港与珠江三角洲高速客运渡轮》(香港∶共和媒体,2003年),页57-61。
- [32]香港政府一站通∶〈往澳门及内地港口的渡轮服务〉。http://www.gov.hk/tc/residents/transport/crossboundary/ferryservices.htm,浏览于2015年1月16日。
- [33]《香港与珠江三角洲高速客运渡轮》(香港∶共和媒体,2003年),页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