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发行
元发行由移居香港的潮州人高元盛于1843年创立[34],初期业务并不成功,后得一艘往来暹罗与潮州的帆船船主澄海人高满华(又名高楚香)于1853年接手,才开始扩充发展。元发行于曼谷设立五间米厂,把白米出口至香港,再转运往中国其他北方城市。元发行是当时的龙头米商,除白米外,亦涉足一般货物运输。高满华是东华医院创办人之一,也是香港华人社区内备受尊重的领袖。元发行其后由他儿子高舜琴继承,并在东南亚包括新加坡港口开设支部,涉足航运中介服务,多年来为苏格兰东方航运公司、北德意志路易公司及太古公司提供往来香港和曼谷的蒸汽船和货运服务。公司的生意由子孙继承,唯后来于1930年代破产。
乾泰隆
乾泰隆由移居香港的澄海人陈焕荣于1851年创立。[35]陈早年在以汕头为基地的商业帆船上当水手,累积一定财富后开始经营自己的船队,自香港与汕头往来上海、天津及东南亚。陈在内地与东南亚城市建立良好网络,于1851年在香港成立其中一间最早期的南北行乾泰隆。商行由他儿子陈慈黉继承及扩展,于曼谷成立陈黉利行,并在当地建立米仓,运送大量米粮到香港再转运往中国。与此同时,乾泰隆在新加坡和其他东南亚城市设立支部,建立庞大的贸易网络。乾泰隆的生意由陈的后人继承,他们经营有道,带领乾泰隆度过经济低迷及困难时期,营运至今。
郭亚祥与发兴行
郭亚祥,又名郭甘章和郭青山,广州水上人[36]。他于1841年中英冲突时曾替英方补充粮食,战后定居香港,于铁行轮船公司担任买办,从中吸收有关现代航运的知识。适逢铁行轮船公司在1854年出售造船及工程部门,郭购入该部门并成立船队,更一度与省港澳轮船公司的船队竞争。郭发展其航运生意的同时,亦在上环成立商铺发兴行。他因购买土地累积大量财富,为当时首富之一。他亦是东华医院其中一名创办人,位于西区的发兴街便是以其公司命名。
李升与和兴行
李升又名李玉衡,为香港十九世纪的富商之一。[37]1854年,李因家乡新会被红巾军占领而逃难到香港,与早已移居香港的兄长会合。两人合作成立金山庄和兴行,主力从事美国的出入口贸易,亦参与盈利可观的苦力贸易。其后,李升开始投资地产项目,于上环和西区购入大量土地。李涉足不同行业,1900年身故时,其遗产总值达600万港元,为当时殖民地政府每年收入的三倍。李升为东华医院和保良局的创办人之一,亦有街道以他命名。
注释
- [34]May Holdsworth and Christopher Munn, Dictionary of Hong Kong Biograph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pp. 229-230; Carl Smith, ‘The Emergence of a Chinese Elite in Hong Kong’, JHKBRAS, 11, (1971).
- [35]陈焕溪:《潮人在香港》(香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6年8月版),页17;张晓辉:《香港华商史》(香港: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页8-9。
- [36]May Holdsworth and Christopher Munn, pp. 233-234; Smith, “The Emergence of a Chinese Elite in Hong Kong”.
- [37]May Holdsworth and Christopher Munn, pp. 264-265; Smith, ‘The Emergence of a Chinese Elite in Hong Kong’; 冯邦彦:《香港华资财团,1841-1997》,页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