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首页 English A A A
第一章 第二节
港口、红香炉与古地图
作者:谭广濂

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有助探究香港的海事历史。不过中国古地图记载的香港地理位置往往互相矛盾,而且记录不甚完整。明朝(1368-1644)的古地图大多只能有限度地标示香港的大概位置。郑若曾在其成书于嘉靖年间(1522-1566)的《筹海图编》中,载有一幅最早的广东沿海图。不过该图并没有标示香港岛,反而绘有官富山(即今天北九龙一带)的位置,而大奚山(即现今的大屿山)的位置则有所偏差。在所有明清的沿海与区域地图中,只有《粤大记》内的地图能正确绘画香港岛的相对位置,即位处九龙山对面的一个岛屿,而鲤鱼门在其以东位置。《粤大记》成书于1596年,书中的图片更绘画了多艘欧洲大帆船航经或停泊于今天的维多利亚港内。

其后的中国地图,例如1730年陈伦炯的《沿海全图》,以及1819年的《新安县志》或1822年《广东通志》内的地图,都将现称香港岛的岛屿命名为红香炉。早于1841年以前,外国横帆船与中式木帆船已在那些水域不断往返,足见香港一带海域具有悠久的海事活动历史,与前人形容香港岛是「一个荒芜的岛屿」实在大相径庭。[1]

注释

  • [1]
    英国使节Palmerston收到英国军队将接收香港的报告时,作出这个评论。请参见: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页728;G.R. Sayer, Hong Kong, 1841-1862: Birth, Adolescence and Coming of Ag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80), p. 80.
< 上一页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二节 - 港口、红香炉与古地图

下一页 >
上一张 播放 下一张 放大 缩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