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首頁 English A A A
第一章 第五節
航海記錄與海事地圖中的香港地區
作者:譚廣濂

自宋朝以來或可能更早以前,中國的航海員已着手記錄航海路線以及各種航海理論與實務,例如助記符號與禱告文,有關資料曾集錄成書,名為《針路簿》。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收藏了一本這樣的日誌,名為《順風相送》。該集錄詳細記錄了十五世紀以後,中國航海員從不同的中國港口前往海外目的地的航線,[12] 當中包含使用特定的參照點(例如易辨識的島嶼),以辨別帆船在航線中所在位置的精確羅盤方位。

《順風相送》中經常提到南亭山(即現今的大萬山島),位於擔桿列島以西的弓鞋山(今名隘洲),和位於香港蒲台島旁、相當容易辨識的小島東羌。[13] 在書中,這三個島嶼有時會一起被用作航海員設定羅盤方位的參照點。其中兩個重要的導航地標位於香港以南不遠處;而東羌(今日香港地圖標示為宋羌)則位處香港境內。不論是個別或統稱,《順風相送》中至少提及這些島嶼九次。[14] 幾乎所有從福建及廣東出發的航線,皆以這些島嶼作為座標。另一本同等重要的航海集錄《指南正法》也提及這些島嶼達13次。[15]

著名的《鄭和航海圖》畫出香港島,並以佛堂門名之,也將弓鞋山及東羌納入圖中。[16] 這些香港外島為當時的帆船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船舶轉運與參照點。

註釋

  • [12]
    J. V. Mills, ‘Chinese Navigators in Insulinde about A.D. 1500’, Trade and Shipping in the Southern Seas: Selected Readings from Archipel 18 (Bangkok: SPAFA Co-ordinating Unit, 1985), pp. 38-39.
  • [13]
    在《粵大記》中,東羌被繪於蒲台的東邊;在阮元:《廣東通志》(1822)中,明確提到「東羌位於蒲台東方」;而在嶺南少岩氏:《新安縣全圖》中,則說明宋羌(東羌)被發現位於蒲台和橫欄之間,與現今香港地圖的標示相同。
  • [14]
    向達校注:《兩種海道針經.順風相送》(北京:中華書局,2000)。
  • [15]
    向達校注:《兩種海道針經.指南正法》(北京:中華書局,2000)。
  • [16]
    在許多明朝地圖中,常將香港島標示為「佛堂門」,這應該是誤會所造成。佛堂門應該是指今日東龍洲和清水灣半島之間的海峽。
< 上一頁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五節 - 航海記錄與海事地圖中的香港地區

下一頁 >
上一張 播放 下一張 放大 縮小 關閉